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2024-09-26 08:48:4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热闹村晚四季常伴,城市书房全天开放,云端服务随时可享,才艺课程随心报名……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回应人们的文化新期待、新需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成为热门打卡点,引领文化风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选择越来越多元,对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文化设施越来越完善

  探访文化馆奇妙夜,畅游图书馆文化市集,美育实践触手可及,城乡青少年共享文化资源……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人们近距离体验文化场馆推出的精品展览、精彩演出、特色活动、创新项目,点赞身边的文化场馆,解锁不一样的文化生活方式。

  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群众文化机构4.4万个;全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12万场,同比增长53.5%;服务人次183537万人次,同比增长91.6%

  多年来,依托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伴随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不仅能满足基本文化需求,还能嫁接不同服务功能……近年来,不断成长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遍地开花,在塑造城市品格的同时,有效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升了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

  跟政府牵手合作这么多年,对文化服务有情怀,对产品创新有思考。在对话和协同中,我们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找准了服务定位,跟群众所需每贴近一步,使命感就增强一分。不少文化机构管理者这样说。大量文化组织和社会企业承担起运营新空间的职责,成为我国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的直观体现之一。

  文旅服务越来越有感染力

  夜幕降临,湖南省长沙市群众艺术馆的教室灯火通明,不时传出课堂互动的欢笑声,其学员多半是上班族;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的夜课堂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一位外籍教师近期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设双语太极拳课程,名额很快被报满。

  近年来,诸如市民夜校这样的创新服务频频带来惊喜,备受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赞誉,折射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更反映出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

  不仅有错时延时开放,还有全民美育、馆校联动……多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各地文化场馆注重整合资源、创新形态,针对各个群体定制文化产品,将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呈现为一场场精彩的活动、一次次用心的服务、一幕幕暖人的场景。此外,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示范性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开展,释放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关照特殊群体文化权益的光和热。

  智慧旅游地图让游客掌上享受导游、咨询等服务,为旅途中遇到问题的游客提供及时帮助……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新时期游客需求特点,提出优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完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强化旅游应急救援服务、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五大方面15项任务,引领行业加快形成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培育优质旅游公共服务品牌,让游客游得安心、游得舒心。

  文化产品越来越有嚼头

  日子过得怎么样,看看村晚就晓得!村晚作为生活仪式,日益成为我国广袤乡村的新风俗。从乡村春晚村晚再到四季村晚,各类群众才艺大舞台、特色文化大秀场、文旅融合大平台,激发着人们的参与热情。

  据统计,2024四季村晚活动共确定359个示范展示点。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举办村晚”2.35万场,参与人次约9869万,影响力成倍扩大。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晚导演组负责人告诉记者,节目创作、环节设置、互动设计的决定权都在群众手中。在浙江省丽水市,村晚既是全民共享的文化活动,也是推动共富的文化产品。我们正在建立游客点单、村民接单、社会评单的运作体系,走上村晚+’的融合路。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云南、山东等多地,获得或入围群星奖的优秀文艺作品被制作成短视频,通过互联网红遍全国,收到了数不尽的二次创作版本。在四川、安徽等地,留得下”“靠得住的文化队伍深扎基层,培育了新一批文艺骨干。基层文化工作者普遍感到,有嚼头的文化产品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美好生活,人人追求。

  据统计,202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9843个,全年演出14.9万场。人民群众始终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角。

  云端体验越来越有智慧

  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升级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出全景式数字体验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是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关乎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飞速前进,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充分利用数字资源,依托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推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服务逐渐成为一些文化场馆的标配。在线预约、点单、下单、配送、反馈、互动则成为人们共享文化服务、分享文化体验的新习惯。

  业界专家认为,经过长年积累,我国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体验新场景会迎来新局面。

  2024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

  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正朝着新目标大步迈进。(中国文化报 记者王彬 2024926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 技术支持:天下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