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在展示与服务中“活”起来
    2016-05-21 09:18:25    来源:国家文物局

  让文物在展示与服务中“活”起来

  ——从“十大精品”初评看博物馆展览的新动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保护文化遗产、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2015年国务院颁行的《博物馆条例》要求,博物馆要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发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功能。从本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入围终评的项目看,各地博物馆在积极践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精神,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作用,着力提升陈列展览质量,向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精神力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效,在陈列展览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呈现了不少新的特点和趋势。

  ——境内展览入选项目较为均衡,既有像国家典籍博物馆这样的中央级博物馆,还有像河北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省博物馆,也有像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安康博物馆这样的地市级博物馆;既有陈云纪念馆等东部地区博物馆,还有如安徽博物院等中部地区博物馆,也有云南省博物馆等西部地区博物馆;既有“最忆是杭州”等历史文化类展览,还有“生命·超越”等自然科技类展览,也有“抗战十四年”等纪念类展览,反映了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水平在向均衡化发展,各级、各类、各个题材的展览都不乏精品。

  ——出入境展览推介的示范作用开始显现,第十二届“十大精品”开始,为了鼓励博物馆将优秀展览“送出去”和“迎进来”,更好地促进国际文化的资源共享及交流合作,推介活动扩大了的参评范围,增设港澳台及国际合作奖,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产生良好影响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出入境展览纳入到推介范畴内。本届各博物馆对出入境展览的申报热情明显强于上届,题材也更加多元。

  ——展览内容的提炼和发掘有所突破,终评入围名单中出现了以女性为视角和以“记忆”“映象”等高度抽象概念为主线的展览,说明我国博物馆展览在实物性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了研究力度,探索如何用实物表现形而上的理念,并且有意识地发掘、采用社会先锋的思维角度和思考方式,从而提升博物馆组织策划展览的水平。

  ——展览形式设计水平持续提高,一些针对展览的新技术、新材料得到了普遍应用,一些博物馆在如何使展览更加环保、节能等角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往届展览标题中流行的强调意境和概念的语言风格开始转变,直接描摹展览内容的、相对较通俗的标题数量增加,表现了博物馆对展览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所反思。

  ——本届“十大精品”推介活动集中反映了博物馆日益融入社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博物馆的定义将“博物馆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确立为宗旨,博物馆开始研究如何关注和回应社会热点。本届推介活动的推介年(2015年)适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些纪念类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将民族记忆上升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探求人类社会共通的表达方式,这些有益尝试很好地诠释了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和使命。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文博机构进一步提升陈列展览质量,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将在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引领全国博物馆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服务,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国家文物局 王超 2016年4月15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 技术支持:天下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