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12 11:19: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来,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1分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征服了中国观众,并且正以超高口碑席卷全球影坛。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剧情由印度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一心想为国家赢得一枚摔跤奖牌开始,通过展现主人公不顾多方阻力,将女儿培养成获得国际竞赛冠军的一流女性摔跤运动员的故事激励了无数观众。
在中国电影需要向其学习什么、该电影为何火爆的热评之外,也有人不禁在问:与摔跤、柔道相比,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标志之一的武术,在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之后,是否能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在当今传承与发展中该厘清哪些误区?
武术功用已“分身”:
四种类型并行不悖
中国武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武术的功用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精髓仍旧保留。2014年,李连杰在《出彩中国人》节目中曾发表他对中国功夫的看法:“现代武术分四类:以实际格斗为目的的实战型;以拿冠军、出成绩为目的的体育竞技型;和影视剧、舞台表演结合起来的表演型;以健身为目的的武术锻炼。”
“改革开放以前,武术是不允许打斗的。”作为李连杰、吴京等的恩师,年至八旬的吴彬说,“武术散打讲究踢、打、摔、拿,改革开放后,国家召集众多专家不断研究,在经历了10年的摸索、研究与试点工作之后,散打比赛才在我国正式被设立。”
“武术发展到今天,到底是什么?”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张玉萍表示,首先,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再次,它也是一种竞技体育。张玉萍介绍:“作为一种运动形式,武术分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两种形式。套路传承了过去一些演练的形式、技法,通过演练形式来体现武术内涵,而散打是在过去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汲取各门各派富有实用性的技击方法,形成了目前的武术散打运动。”
“中国武术是全面的、体系化的运动。”在吴彬看来,爱好健身的习练武术套路,喜欢格斗的练习实战技巧,两者并行不悖,但不能将套路与实战混为一谈。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认为:“武术功用在现代社会分化了很多方向,武术的健身效益恰恰是武术适应现代社会而分化出来的方向。”
厘清虚与实:
作品中的“功夫”不等于武术
传统武术的实战性究竟如何?业界专家表示,回答这一问题,要看三个方面:第一,练习的传统武术是否包括了击打在内的真正武术;第二,是否下功夫真正练习了武术的技击;第三,要看是否和现代的各种格斗技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同时,有媒体人评论称,武术的魅力一半是基于事实,一般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确,某种程度上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侠题材影视作品的流行,重塑了武术的生态。“如今许多人对武术的理解仍停留在武侠小说、影视剧作品所呈现的人物与招式上。这的确是误区,正确认识武术在当下尤为必要。”张玉萍说。
“武侠小说及武打题材电影为武术的大范围、快速传播插上了翅膀。但小说终归是小说,电影与现实终归有差距。”在吴彬看来,对待武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脱离实际故弄玄虚。“有人呼吁打武术的‘假’,其实也没有搞清真正武术的界定与概念,武术其实在业界有公认的内涵与达成共识的发展理念。”吴彬同时表示,武术在当代传承发展,要更真实、更接地气,要注重宣传、在民众中进行科普,“对中国武术摸得着、看得清,公众才能从心底里坚信它的实力与未来。”
重视武术:
作为传统文化的浸润作用
“多年来,武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作用。”张玉萍说。中国武术,千百年来文武相承相传。
武术融健身、搏击、观赏为一体,既具备了人类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艺术性。然而也有专家表示,当一些人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大部分局限在将武术定义为观赏性与竞技性范围内,也不利于中国武术的修习和传播。
将武术作为文化形态来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武术重新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特别是武术有可能成为奥运会项目的今天,挖掘武术的文化内涵更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时代变迁,中国武术防卫、杀敌的功用已经淡化,更多的是传承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吴彬说,内行通过招式基本可判断门派、套路特点和产生年代,因而武术套路相当于史料。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之魂蕴含于一招一式中,有别于机械地使用拳脚,这也是中国功夫类影视题材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发展与演变过程亦带着显著的传统文化烙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思想蕴含在武术搏击理论及实践运用中,同时也形成了历代武术家个性气质的思想基础。
解决乱象:
完善“武林规则”,加强行业规范
“武林,早已不是以前的武林,更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武林。”有媒体评论说,如今的武林,或许劣币无法驱逐良币,但正在抹黑良币。作为普通公众,或者说看客、消费者,我们不知道,也没有专业知识、充足精力去探究武术的真假虚实,但至少,我们眼前晃荡着不少假武术、假大师。
面对乱象,吴彬建议,需在比武规则与行业规范上进一步下功夫琢磨。“打要有规则地打,不是乱打。”吴彬介绍,武术运动一贯强调其规则性,“国家体育总局设有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武协、武术研究院以及各省区市的武术协会,在不断制定、细化、完善武术运动的各项要求、内容、规则与推广措施等。这条路需要规范地走。”
正如武侠小说中一贯有推举、竞争武林盟主的桥段。有了“盟主”才能统领武林的发展。“武术行业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吴彬坦言,武术协会之下有诸多武术研究会,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俱乐部、武馆,有的注册于工商系统,属商业性质,有的是民政系统下的社团组织。“武林日渐壮大,从过去的单一到如今的纷繁多样,必然不再如从前般便于、易于管理。”吴彬希望国家能在此方面进一步谋划,以此来“统领江湖”。“整个武术行业亟待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管理办法与建设统一的比赛、工作、宣传渠道。”吴彬说。
精彩走出去:
入选奥运会项目拭目以待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流,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于世界,逐步为海外民众所喜爱。细数叱咤国际影坛的中国影星,很多是“打星”出身。
从传统文化层面,少林功夫、武当武术等均早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目前中国武术在联合国的申遗之路也正在铺设。“就全世界来说,武术的影响力仍与日俱增。”吴彬介绍,国际武联目前已有147个会员国。在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武术作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亮相让海内外观众眼前一亮。武术能否进一步入选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已成为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如果把中国文化走出去看作一场海外营销,武术算是中国最为成功的海外营销“产品”之一。专家指出,中国武术所讲究的敢于挑战、百折不挠、自尊自信、礼敬对手、见招拆招,这一系列追求与精髓,也与奥运会赛事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与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武术如何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据吴彬分析,奥运会目前正处于“瘦身”阶段,况且在目前奥运会的赛事中,拳有拳击,摔有摔跤、柔道,踢有跆拳道,这一时期入奥绝非易事。而武术除了散打这种综合性的格斗形式,同样要发挥其套路优势,彰显其文化内涵,毕竟奥运会的绝大多数体育赛事除了竞技性,也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要打赢,也要打得精彩,正如功夫电影在海外热销证明海外市场的广阔,武术能否赢得奥组委与海外观众认可,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文化报 记者薛帅 2017年5月12日)
在中国电影需要向其学习什么、该电影为何火爆的热评之外,也有人不禁在问:与摔跤、柔道相比,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标志之一的武术,在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之后,是否能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在当今传承与发展中该厘清哪些误区?
武术功用已“分身”:
四种类型并行不悖
中国武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武术的功用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精髓仍旧保留。2014年,李连杰在《出彩中国人》节目中曾发表他对中国功夫的看法:“现代武术分四类:以实际格斗为目的的实战型;以拿冠军、出成绩为目的的体育竞技型;和影视剧、舞台表演结合起来的表演型;以健身为目的的武术锻炼。”
“改革开放以前,武术是不允许打斗的。”作为李连杰、吴京等的恩师,年至八旬的吴彬说,“武术散打讲究踢、打、摔、拿,改革开放后,国家召集众多专家不断研究,在经历了10年的摸索、研究与试点工作之后,散打比赛才在我国正式被设立。”
“武术发展到今天,到底是什么?”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张玉萍表示,首先,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再次,它也是一种竞技体育。张玉萍介绍:“作为一种运动形式,武术分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两种形式。套路传承了过去一些演练的形式、技法,通过演练形式来体现武术内涵,而散打是在过去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汲取各门各派富有实用性的技击方法,形成了目前的武术散打运动。”
“中国武术是全面的、体系化的运动。”在吴彬看来,爱好健身的习练武术套路,喜欢格斗的练习实战技巧,两者并行不悖,但不能将套路与实战混为一谈。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认为:“武术功用在现代社会分化了很多方向,武术的健身效益恰恰是武术适应现代社会而分化出来的方向。”
厘清虚与实:
作品中的“功夫”不等于武术
传统武术的实战性究竟如何?业界专家表示,回答这一问题,要看三个方面:第一,练习的传统武术是否包括了击打在内的真正武术;第二,是否下功夫真正练习了武术的技击;第三,要看是否和现代的各种格斗技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同时,有媒体人评论称,武术的魅力一半是基于事实,一般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确,某种程度上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侠题材影视作品的流行,重塑了武术的生态。“如今许多人对武术的理解仍停留在武侠小说、影视剧作品所呈现的人物与招式上。这的确是误区,正确认识武术在当下尤为必要。”张玉萍说。
“武侠小说及武打题材电影为武术的大范围、快速传播插上了翅膀。但小说终归是小说,电影与现实终归有差距。”在吴彬看来,对待武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脱离实际故弄玄虚。“有人呼吁打武术的‘假’,其实也没有搞清真正武术的界定与概念,武术其实在业界有公认的内涵与达成共识的发展理念。”吴彬同时表示,武术在当代传承发展,要更真实、更接地气,要注重宣传、在民众中进行科普,“对中国武术摸得着、看得清,公众才能从心底里坚信它的实力与未来。”
重视武术:
作为传统文化的浸润作用
“多年来,武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作用。”张玉萍说。中国武术,千百年来文武相承相传。
武术融健身、搏击、观赏为一体,既具备了人类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艺术性。然而也有专家表示,当一些人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大部分局限在将武术定义为观赏性与竞技性范围内,也不利于中国武术的修习和传播。
将武术作为文化形态来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武术重新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特别是武术有可能成为奥运会项目的今天,挖掘武术的文化内涵更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时代变迁,中国武术防卫、杀敌的功用已经淡化,更多的是传承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吴彬说,内行通过招式基本可判断门派、套路特点和产生年代,因而武术套路相当于史料。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之魂蕴含于一招一式中,有别于机械地使用拳脚,这也是中国功夫类影视题材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发展与演变过程亦带着显著的传统文化烙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思想蕴含在武术搏击理论及实践运用中,同时也形成了历代武术家个性气质的思想基础。
解决乱象:
完善“武林规则”,加强行业规范
“武林,早已不是以前的武林,更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武林。”有媒体评论说,如今的武林,或许劣币无法驱逐良币,但正在抹黑良币。作为普通公众,或者说看客、消费者,我们不知道,也没有专业知识、充足精力去探究武术的真假虚实,但至少,我们眼前晃荡着不少假武术、假大师。
面对乱象,吴彬建议,需在比武规则与行业规范上进一步下功夫琢磨。“打要有规则地打,不是乱打。”吴彬介绍,武术运动一贯强调其规则性,“国家体育总局设有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武协、武术研究院以及各省区市的武术协会,在不断制定、细化、完善武术运动的各项要求、内容、规则与推广措施等。这条路需要规范地走。”
正如武侠小说中一贯有推举、竞争武林盟主的桥段。有了“盟主”才能统领武林的发展。“武术行业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吴彬坦言,武术协会之下有诸多武术研究会,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俱乐部、武馆,有的注册于工商系统,属商业性质,有的是民政系统下的社团组织。“武林日渐壮大,从过去的单一到如今的纷繁多样,必然不再如从前般便于、易于管理。”吴彬希望国家能在此方面进一步谋划,以此来“统领江湖”。“整个武术行业亟待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管理办法与建设统一的比赛、工作、宣传渠道。”吴彬说。
精彩走出去:
入选奥运会项目拭目以待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流,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于世界,逐步为海外民众所喜爱。细数叱咤国际影坛的中国影星,很多是“打星”出身。
从传统文化层面,少林功夫、武当武术等均早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目前中国武术在联合国的申遗之路也正在铺设。“就全世界来说,武术的影响力仍与日俱增。”吴彬介绍,国际武联目前已有147个会员国。在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武术作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亮相让海内外观众眼前一亮。武术能否进一步入选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已成为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如果把中国文化走出去看作一场海外营销,武术算是中国最为成功的海外营销“产品”之一。专家指出,中国武术所讲究的敢于挑战、百折不挠、自尊自信、礼敬对手、见招拆招,这一系列追求与精髓,也与奥运会赛事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与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武术如何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据吴彬分析,奥运会目前正处于“瘦身”阶段,况且在目前奥运会的赛事中,拳有拳击,摔有摔跤、柔道,踢有跆拳道,这一时期入奥绝非易事。而武术除了散打这种综合性的格斗形式,同样要发挥其套路优势,彰显其文化内涵,毕竟奥运会的绝大多数体育赛事除了竞技性,也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要打赢,也要打得精彩,正如功夫电影在海外热销证明海外市场的广阔,武术能否赢得奥组委与海外观众认可,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文化报 记者薛帅 2017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