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成就展引发强烈反响
    2019-09-25 08:18: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录开国大典历史时刻的影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优美旋律、定格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瞬间的照片、寓意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几代人命运得以改变的场景、“天眼”模型……9月24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丰富的展品以及声光电展陈手段带领观众沿着时光隧道、跟随历史年轮,全方位回顾和感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刚一开放,人流如织,观者如潮。
  大型成就展按照时间序列展开,分为序言、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5个部分,以1700多张历史照片、180多个视频、650多种实物述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地呈现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文化和旅游发展成就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到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举办,从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从发现整理良渚、二里头遗址到第一次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从邓小平发表“黄山谈话”到开展“厕所革命”……每一件展品、每一段视频、每一个声音,都凝结着难忘的记忆,寄托着深切的感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在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前,王秋生老人伫立良久。“之前只看过这幅画的印刷品,画幅很小。今天第一次近距离观看,看到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看到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中国真伟大。”说着,老人低下头,眼圈微微泛红。
  北京建工集团组织1000名员工前去参观。在1958年评选的“新中国十大建筑”照片墙面前,建工人感慨不已。因为在十大建筑中,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等7个由北京建工承建。“虽然自己没有参与,但心里特别自豪。”北京建工三建机电设备安装公司党总支书记杨贵平说,工作39年来,自己参与建设了首都体育馆、国家图书馆北区、国家会议中心等多座大型建筑,见证了我国建筑业在工艺、技术、材料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前是肩挑人扛,现在是机械化、高科技,施工速度是以前的4倍。”杨贵平说,建筑领域的发展变化正是国力提升的体现之一。
  展览展示了新中国150个“第一”,包括1958年8月研制成功的第一辆“红旗”牌CA72轿车。很多观众被豪华而帅气的红旗轿车吸引,纷纷合影留念。这款汽车1965年在法国巴黎展出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85岁的沈永敏曾是机械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当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赴法国巴黎参展并负责工业展台。“很多外国人感到很不可思议,想不到中国这么快就造出了自己的汽车。”回想过去,沈永敏泛起一丝自豪的微笑。只身一人转乘两路公交车而来的范老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机械化发展为中国工业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参与者,自己感到无比骄傲。不仅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回忆过去,更想看看现如今的发展变化。
  来自深圳的宋国强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改革开放展区。“20多年前,我很庆幸自己当时大胆地迈出了那一步。”宋先生站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照片前感慨不已。1992年,改革开放10余年后,随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大江南北掀起一阵创业潮,宋国强心里也掀起涟漪。他很快抓住商机,辞职“下海”干起了食品贸易,短短2年时间就成为某知名品牌在河南最大的代理商。“如果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契机,可能我现在还过着古井无波的生活。感谢国家的政策改变了我的命运。”宋国强说。
  在走向复兴展区,一套航空迷彩色的VR伞降模拟训练装置吸引许多观众驻足。作为这套训练装置研发机构的负责人,呼云平在现场为每位前来体验的观众操纵模拟训练系统。“仅一个上午就有超过20位观众体验了伞降模拟训练,大家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呼云平说,这套系统主要应用于军队伞降兵的模拟训练,是通过先进的机电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对跳伞训练科目提供沉浸感较强的训练手段和科学的组训方式。“之前,伞降兵在实际训练中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受伤甚至是发生意外,这一模拟装置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这种不必要的伤害。和其他科技创新相比,这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但能折射出我们国家军事训练手段的不断创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他说。
  不仅是伞降模拟训练装置,展厅内的20多个互动项目都很受欢迎,拍照扫码生成一张属于自己的1977年高考准考证、输入出生日期和地点查询生日当天天气等项目都被观众团团包围。利用午休时间前来观展的工程管理咨询顾问张超热情点赞:“这些体验项目能够让老百姓参与互动,切身体会到国家70年的发展变迁。展览从宏观到个体每个方面都关照到了,可以说既全面又生动。”
  冬瓜、南瓜、辣椒、萝卜、玉米、高粱……不少观众循着瓜果的香味移步到堆满了五颜六色的果蔬实物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展位前。来北京探亲的徐翠萍是安徽宣城人,在《新闻联播》上得知展览开放的消息后立刻取消原定行程,带上家人一起赶来看展。她用“振奋人心”来形容自己的观展感受:“展览仿佛是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囊括了我们国家70年来的重大事件。自去年起,国家为我们农民设立了丰收节,这让我们非常激动,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不仅如此,这些年来,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这些国家实施的重大举措也让广大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人。”
  展厅里,时常能看见一群年轻人在标有“新中国第一”标志的展板前“打卡”拍照。而来自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的李星、马骏骁等几位年轻人“打卡”的“新中国第一”是由他们公司创造的。2018年,新中国第一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经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让世人惊叹的伟大成就。这一项‘新中国第一’于我们而言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激励,我们要把航天精神传承好,在未来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创造更多‘第一’。”马骏骁说。(中国文化报 记者屈菡 王学思 实习记者王君竹 2019年9月25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 技术支持:天下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