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城保护期待新视野
    2018-07-04 08:36: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何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传承北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摆在北京城市发展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着城市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2017年,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出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步入新阶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把握时代契机,捋顺名城保护与未来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名城整体保护模式,打造并维护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做好传统文化深耕、积极开发文化资本,构建独具特色的名城历史文化景观,扩大名城竞争力和影响力,解决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对的主要问题,在城市提升发展中更好地保护名城文化遗产和传承名城历史文化。
    逐步完善名城立体保护模式
    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漫长的建城建都史赋予了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在市域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大量文化遗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和内容进一步扩大,但各区之间、城乡之间、三地之间目前在保护力度上还不均衡,经济优势区域相较于落后地区在历史文化保护上更为健全完善,另外跨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保护还未在总体层面上得到协调统一。因此要确定保护重点和文保薄弱地区,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保护工作,在市级层面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保护不到位的区域予以扶持,并加强中心城区和远郊区、村镇以及京津冀三地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交流合作。在名城保护层次上,以老城、中心城区、市域、京津冀四个层次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和空间限制,积极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带和线性遗产等保护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跨区域的联席会议制度,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和管理。在跨区域合作上,有效推进体现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精粹的文化带(线路)建设,彰显京津冀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共同整合资源,打造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廊道,以遗产保护和开发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从“见物”到“见人”的转变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物质性保护工作已形成一定的基础,但名城文化内涵挖掘和文脉传承还有很大的空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传统源于其自身漫长的历史,积淀于许多世纪以来的古建古迹和生活传统之中,它们绝不仅是过去时代的象征或历史的陈迹,也是通往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通道。当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正是为了继承北京过去的伟大传统,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推动城市发展。从文化延续性上着手,克服名城保护中出现的重物质轻人文的倾向,不仅要尊重和保护好名城文化的物质载体,更要积极挖掘名城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在现实中激发传统的活力和生命力。切实做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度,多渠道、多手段探索文物保护的活化利用途径。
    在名城物质性基础保护之上的名城文化传承,一是继承传统,留住名城的文化灵魂和传统精粹,挖掘其优秀、继承其精华,北京名城文化包括皇家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运河文化、园林文化等多个方面,要分类别、分层次、分时期进行整理研究,理清北京历史文化脉络,并在北京古都的整体语境中把握名城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思想精髓,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厚重底蕴,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推进文化传统融入现代生活;二是创意优先,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打破规则和模式的束缚,用现代表达形式和包装手法对名城文化进行恰当诠释,勇于推陈出新,在过去与未来、高雅与通俗、传统内容和现代传播手段间取得平衡,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和创作理念,译解古都传统文化密码,让北京名城文化更加生动活泼地走进大众视野;三是注重产业开发,让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传统文化加以现代化、普适化、大众化的产业开发,在继承传统和创意设计的基础上,利用产业化生产、运作手段和呈现方式,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动漫、影视、文化旅游、演艺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和发展,扩大名城文化的受众面和接受度。
    从文物保护走向构建全域历史文化景观
    文物保护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初步基础,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凸显名城历史风貌和景观格局的语境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构建山水形胜、传统和现代交融的城市空间形貌,实现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社会要素的有效整合,打破空间规制和地理分隔形成连贯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全域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总体发展层面强调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视野,突破地域和空间限制整合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和谐交融的名城全域景观格局。打造全域文化景观有助于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全面保护,也是贯彻《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实现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的有效举措。具体而言,全域历史文化景观一是强调整体视野,将孤立的文物建筑还原到传统街区或村落环境中,重现古都风貌和传统景观特色;二是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山水格局,打造生态文化保护精品,再现山水绕京华的景观;三是凸显景观视角,突出名城的传统景观视廊,同时注重城市传统与现代景观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四是实现资源全域整合、保护全域统筹、景观全域管理、环境全域协调、社会全域参与,以全域历史文化景观的构建积极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保护。(中国文化报 晏晨 2018年7月4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 技术支持:天下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