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08 10:45: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一道,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大唐六典·尚书吏部》有规定,唐代内外官员都有“假宁之节”:元正(旦)、冬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夏至、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几乎每逢节气都要放假;还有婚假、丧假、探亲家、拜扫假等。
清明节和寒食节由于紧连在一起,常被现代人误以为是一个节日的不同叫法,其实二者并不同。冬至后第105天是寒食节,故又称“百五节”;寒食节之后便到了清明节。
在民间传说中,两个节的起始源头都是一样的。据汉人桓谭《新论·离事》中的记载,寒食节本是山西风俗,时“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以此达到少生病的保健功效。
桓谭认为,此俗“为介子推故也”。此传说可信与否暂且不说,不过介子推确有其人,《左传》上便有记载,但名叫“介之推”,仅称他是“隐而死”,并无晋文公放火烧山的情节。但不论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由来已久。
在隋唐之前,人们重寒食、轻清明。到李隆基(唐玄宗)做皇帝时,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属当时的“五礼”之一,清明节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假期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成为当年继元宵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
唐代朝廷的节假日是这么安排的:“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到清明四日,八月十五、夏至及腊日各三日。”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就是:元旦和冬至两个节日,各放假7天;清明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4天;夏至、中秋节和腊日(腊八)各放假3天。
事实上,唐人也确实喜欢过清明节。仅从时节上说,其时春暖花开,正是春游的好时节,既能扫墓,又不误看景,这样的节日自然广受欢迎,所以时人竞相外出。从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诗句中,便可以想象唐人清明节出游、扫墓的热闹景象。
到了宋代,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宋代延续了唐代的做法,寒食与清明两节合在一起,假期也是7天。而且两个节日已完全融合为一体,并移植了上古时“三月三”上巳节的某些娱乐功能,人们出游喜欢来到水边。
清明节也是宋人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唐人更看重,扫墓的风俗更浓,这从北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以看出,首段就是时人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宋代清明节里,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时开封人孟元老在后来撰写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当年京城过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宋人在清明节长假里的活动很多,民间在这天还喜欢挖井,而皇家则会举行一项唐代皇家就有的“改火”活动。但宋代皇家更特别,让宫内小太监们在阁门前用榆木钻火,第一个取到火的会得到奖赏,奖品相当丰厚:一只金碗、三匹绢。皇帝再用取到的新火种点燃火烛,赏赐近臣。
随着唐宋的远行,清明节的繁华和热闹也不复存在。到了元代,唐宋的“公务员”多假制度被否定,节假日大为减少。但元时清明节与寒食节从功能和活动内容上看,在事实上合成了一个节日,仍与元正(元旦)一样,是元代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朝廷会放假3天——要知道,元代皇帝的生日天寿节(唐时称天长节)和冬至才放假2天。
到了明、清两代,寒食、清明二节则完全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政府仅保留元旦、元宵和冬至三大节假日。虽然不放假,时人仍喜欢过寒食节、清明节,外出扫墓、春游。(中国文化报 袁凤 2018年4月5日)
《大唐六典·尚书吏部》有规定,唐代内外官员都有“假宁之节”:元正(旦)、冬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夏至、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几乎每逢节气都要放假;还有婚假、丧假、探亲家、拜扫假等。
清明节和寒食节由于紧连在一起,常被现代人误以为是一个节日的不同叫法,其实二者并不同。冬至后第105天是寒食节,故又称“百五节”;寒食节之后便到了清明节。
在民间传说中,两个节的起始源头都是一样的。据汉人桓谭《新论·离事》中的记载,寒食节本是山西风俗,时“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以此达到少生病的保健功效。
桓谭认为,此俗“为介子推故也”。此传说可信与否暂且不说,不过介子推确有其人,《左传》上便有记载,但名叫“介之推”,仅称他是“隐而死”,并无晋文公放火烧山的情节。但不论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由来已久。
在隋唐之前,人们重寒食、轻清明。到李隆基(唐玄宗)做皇帝时,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属当时的“五礼”之一,清明节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假期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成为当年继元宵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
唐代朝廷的节假日是这么安排的:“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到清明四日,八月十五、夏至及腊日各三日。”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就是:元旦和冬至两个节日,各放假7天;清明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4天;夏至、中秋节和腊日(腊八)各放假3天。
事实上,唐人也确实喜欢过清明节。仅从时节上说,其时春暖花开,正是春游的好时节,既能扫墓,又不误看景,这样的节日自然广受欢迎,所以时人竞相外出。从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诗句中,便可以想象唐人清明节出游、扫墓的热闹景象。
到了宋代,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宋代延续了唐代的做法,寒食与清明两节合在一起,假期也是7天。而且两个节日已完全融合为一体,并移植了上古时“三月三”上巳节的某些娱乐功能,人们出游喜欢来到水边。
清明节也是宋人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唐人更看重,扫墓的风俗更浓,这从北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以看出,首段就是时人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宋代清明节里,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时开封人孟元老在后来撰写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当年京城过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宋人在清明节长假里的活动很多,民间在这天还喜欢挖井,而皇家则会举行一项唐代皇家就有的“改火”活动。但宋代皇家更特别,让宫内小太监们在阁门前用榆木钻火,第一个取到火的会得到奖赏,奖品相当丰厚:一只金碗、三匹绢。皇帝再用取到的新火种点燃火烛,赏赐近臣。
随着唐宋的远行,清明节的繁华和热闹也不复存在。到了元代,唐宋的“公务员”多假制度被否定,节假日大为减少。但元时清明节与寒食节从功能和活动内容上看,在事实上合成了一个节日,仍与元正(元旦)一样,是元代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朝廷会放假3天——要知道,元代皇帝的生日天寿节(唐时称天长节)和冬至才放假2天。
到了明、清两代,寒食、清明二节则完全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政府仅保留元旦、元宵和冬至三大节假日。虽然不放假,时人仍喜欢过寒食节、清明节,外出扫墓、春游。(中国文化报 袁凤 2018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