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文化遗产 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2016-05-24 14:34:40    来源:中国文物报

    今年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指示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李克强总理批示强调,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刘延东副总理讲话指出,文物工作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彰显文明大国形象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科学把握文物资源的历史定位,深刻阐明了文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总要求,为拟定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确立了总基调,也是对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科学概括。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中国现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是从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而来的,历史必须尊重,历史不能割断。
    传统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最实在、最具体、最直接、最真实的载体。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
    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化古迹到乡村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城乡记忆的有力物证,是城乡价值的重要体现。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避免城乡记忆消失的有力保障。
    城乡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是一个个城乡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避免城乡面貌趋同,深化历史积淀,彰显城乡个性,提升城乡品位的重要抓手。
    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旨在增加文化的厚重感、民族的归属感和百姓的获得感,有利于带动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化遗产将日益走出博物馆和书本,焕发时代光芒,在广大公众的生活中绽放别样精彩。(中国文物报 长韦 2016年5月12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 技术支持:天下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