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2-25 16:33: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农历戊戌年来临,戌年的生肖是犬。在中国古代,对犬多加好评。晋人傅玄曾作赋咏犬,开篇就说:“盖轻迅者莫如鹰,猛捷者莫如虎,惟良犬之禀性兼二儁之劲武。”这里赞扬的对象主要是猎犬,古代又称“田犬”,它们自古就是猎手的忠实伙伴。在已发掘的东周时期古墓中,山西太原的春秋赵卿墓的车马坑中和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的随葬坑中,都发现过同狩猎的马车葬在一起的田犬骸骨。中山王陵出土的田犬,颈上佩戴有金银制作的华美项圈,表明主人对它们极为宠爱。
提起中国古代豢养家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距现在8000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犬的遗骸。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遗物中,曾发现有造型颇为逼真的犬形黑陶鬶。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的史前陶屋门外侧有线刻的守门犬图像,表明当时犬已是人们信赖的家居守护者。史前艺术家更常以犬为摹写对象,在湖北石河文化出土的大量小型动物陶塑中,犬是数量极多的一种,形体小巧,形态古拙传神。
古人将犬列为“六畜”之一,蓄犬的目的,不仅有上面讲到的用于狩猎的“田犬”和用于守御宅舍的“守犬”,更有用于制作宴席上的美味佳肴的“食犬”。例如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轶侯家族墓出土的“遣策”竹简中,记载用犬制作的羹炙类菜肴有五六种之多,并将成年的犬与幼年的犬区分开,简文中称成年者为“犬”,幼年者为“狗”,并分别制作不同的菜肴。
由于汉代蓄犬之风极盛,所以当时的艺术家对塑造犬的形貌倾注了很大注意力,不论是墓室内的壁画、画像石,还是画像砖的图像之中,都可以见到姿态生动的家犬。最令人得以窥知汉犬真实形态的还是随葬俑群中有关家犬的陶塑或木雕模型,其时代最早的作品出自汉景帝阳陵的俑坑之中,后来在帝王陵墓的从葬坑中以及平民的坟墓里,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或立或卧,但多是昂首瞪目的警觉态势,有的陶犬被放置在陶宅院模型的门侧,明显是司守卫之责的守犬。至于犬的造型,有的如实摹写,肖形而生动,以河南辉县百泉东汉墓出土的陶犬为典型代表;也有的夸张变形,着力刻画其瞪自张口龇牙的凶相,借以吓退地下的邪鬼,保护墓室的安宁。至于甘肃武威一带东汉墓中的木犬,则用极简洁的刀法,刻出大体的粗略轮廓,稍施彩绘,呈现出拙稚纯朴的美感。
汉代以后,直到隋唐,犬一直是墓中随葬俑群中持久存在的家畜造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身姿和特征有所改变。唐代的陶犬造型,以尖喙长体的田犬最引人注目,在乾陵陪葬的一些太子和公主的墓葬中,不但有描绘田犬的壁画,而且还在永泰公主墓随葬俑群中出现猎手携带田犬的骑猎俑,将田犬载于马鞍后,人、马和犬的姿态互相配合,极生动传神。在隋唐时期,随葬俑群中又流行十二时(十二辰)俑,其中的戌犬,则都塑成身穿袍服的人身犬首的神奇形貌。
也是在唐代,看来作为宠物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名犬,已为宫廷仕女所喜爱,传为周昉所绘《簪花仕女图》卷中,就绘有这类宠物犬的图像。作者佚名的《宫乐图》中,仕女围坐的大桌下,也伏有一只小巧的宠物犬。
直至今日,人们饲养宠物犬的热情不减,品种日众。所以犬的造型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经久不衰的题材,有关的剪纸、年画、泥塑以及布艺制品,都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金鸡唱胜利,黄耳跃征途”。新春初至,草木生发,过完了喜乐祥和的团圆佳节,戊戌狗年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我们陆续返回工作岗位,携手开启新一年美好的征程。祝大家在典藏文化中开启福祥狗年!(中国文化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 2018年2月25日 )
提起中国古代豢养家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距现在8000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犬的遗骸。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遗物中,曾发现有造型颇为逼真的犬形黑陶鬶。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的史前陶屋门外侧有线刻的守门犬图像,表明当时犬已是人们信赖的家居守护者。史前艺术家更常以犬为摹写对象,在湖北石河文化出土的大量小型动物陶塑中,犬是数量极多的一种,形体小巧,形态古拙传神。
古人将犬列为“六畜”之一,蓄犬的目的,不仅有上面讲到的用于狩猎的“田犬”和用于守御宅舍的“守犬”,更有用于制作宴席上的美味佳肴的“食犬”。例如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轶侯家族墓出土的“遣策”竹简中,记载用犬制作的羹炙类菜肴有五六种之多,并将成年的犬与幼年的犬区分开,简文中称成年者为“犬”,幼年者为“狗”,并分别制作不同的菜肴。
由于汉代蓄犬之风极盛,所以当时的艺术家对塑造犬的形貌倾注了很大注意力,不论是墓室内的壁画、画像石,还是画像砖的图像之中,都可以见到姿态生动的家犬。最令人得以窥知汉犬真实形态的还是随葬俑群中有关家犬的陶塑或木雕模型,其时代最早的作品出自汉景帝阳陵的俑坑之中,后来在帝王陵墓的从葬坑中以及平民的坟墓里,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或立或卧,但多是昂首瞪目的警觉态势,有的陶犬被放置在陶宅院模型的门侧,明显是司守卫之责的守犬。至于犬的造型,有的如实摹写,肖形而生动,以河南辉县百泉东汉墓出土的陶犬为典型代表;也有的夸张变形,着力刻画其瞪自张口龇牙的凶相,借以吓退地下的邪鬼,保护墓室的安宁。至于甘肃武威一带东汉墓中的木犬,则用极简洁的刀法,刻出大体的粗略轮廓,稍施彩绘,呈现出拙稚纯朴的美感。
汉代以后,直到隋唐,犬一直是墓中随葬俑群中持久存在的家畜造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身姿和特征有所改变。唐代的陶犬造型,以尖喙长体的田犬最引人注目,在乾陵陪葬的一些太子和公主的墓葬中,不但有描绘田犬的壁画,而且还在永泰公主墓随葬俑群中出现猎手携带田犬的骑猎俑,将田犬载于马鞍后,人、马和犬的姿态互相配合,极生动传神。在隋唐时期,随葬俑群中又流行十二时(十二辰)俑,其中的戌犬,则都塑成身穿袍服的人身犬首的神奇形貌。
也是在唐代,看来作为宠物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名犬,已为宫廷仕女所喜爱,传为周昉所绘《簪花仕女图》卷中,就绘有这类宠物犬的图像。作者佚名的《宫乐图》中,仕女围坐的大桌下,也伏有一只小巧的宠物犬。
直至今日,人们饲养宠物犬的热情不减,品种日众。所以犬的造型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经久不衰的题材,有关的剪纸、年画、泥塑以及布艺制品,都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金鸡唱胜利,黄耳跃征途”。新春初至,草木生发,过完了喜乐祥和的团圆佳节,戊戌狗年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我们陆续返回工作岗位,携手开启新一年美好的征程。祝大家在典藏文化中开启福祥狗年!(中国文化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 2018年2月25日 )